时间:2023-01-09 浏览:77
返回列表党的二十大报告在“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部分中特别指出:要“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强建设体育强国”,从而把新时代体育工作方向和体育强国目标上升为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重要内容,成为中华民族复兴伟业自信自强的重要标志,为繁荣新时代体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全面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先后出台《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对体育强国的战略任务进行周密安排。“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体育强国”,推动体育繁荣发展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标志性事业。
新时代十年,内蒙古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截至2020年底,全区拥有各类体育场地58052个,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全覆盖。目前,内蒙古平均每年开展全区赛事活动近千次,参与人数约100万余人次。
内蒙古不断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十三五”时期,内蒙古健儿在重大体育赛事中获得498枚金牌、449枚银牌、595枚铜牌,实现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近年来,内蒙古优化后备人才布局,扩大青少年运动员注册数量。全区现有青少年后备人才基地68个,射击、田径、乒乓球等41个项目注册6万多名青少年运动员。
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对于体育活动的多元化和高质量需求也日益显现。内蒙古台特约评论员、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研究员殷俊海认为,在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必须坚守体育事业的初心和使命,以人民为中心,健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均衡性、可及性,通过体育强国建设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听,思考的声音
殷俊海: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加快建设体育强国。”“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正因如此,我们要利民为本,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的步伐,健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均衡性、可及性,通过体育强国建设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要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坚守体育事业的初心和使命。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同志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明确了新中国体育工作的根本方针和任务,成为我国体育事业的初心和使命。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的征程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这一点,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
近十年来,全民健身事业取得了辉煌成就,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明显改善,全民健身参与程度不断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尤其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促进了冰雪运动的跨越式发展。我们实现了“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宏伟目标,更为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必须坚持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群众体育是根基,是土壤,代表了体育事业发展的宽度和厚度;竞技体育是尖端,是精华,代表了体育事业发展的高度和方向,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在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征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着力扭转解决曾经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必须高度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拥有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关系到一生的幸福,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关于青少年体育工作的政策文件精神,切实增加体育健身设施供给,切实重视学校体育教育,着力提升体育教育水平,切实推动深化体教融合工作,重视体教融合长效机制建设。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坐标上,体育强国梦和中国梦息息相关,实现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体育强国建设目标,还需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切实把握和谋划好建设体育强国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之间关系定位。真正把体育事业融入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格局之中,更加重视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提升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把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的相关指标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指标体系,提高相关考核体系中的综合权重。只有把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体育的任务都完成好,体育强国建设才能真正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指标和内容。
记者:孙雪梅、武; 婧
编辑:敖; ;琳
审核:赵; ;婧
监制:山; ;丹、侯爱文
声明:内蒙古新闻广播原创稿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内蒙古新闻广播》官方微信; ;